什么是君竹学说?
首先按字面意思简单解释一下。
君是君子。
竹是竹子。
学说是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。
特别说明:
此竹非彼竹。
这里的竹不是草本植物的竹,而是弯男的意思。
之所以把竹子当成弯男的代名词,是因为“个”与“竹”的关系。
个是半竹,它的诞生就是源于“竹”字。
竹是象形字,画的是两枝竹叶。历经四五千年的演变,它与原始字形相差不大。
“个”出自于“竹”。
从竹字的两枝竹叶之中,取出一枝,便是代表单独,个别的意思。
从个字出现开始,“竹”就有了两个的意思。
竹是两个之意,古人也经常使用。比如:
品泉居喝了三口白水,
竹鐘寺迎來两个金童。
还有:个个竹山山出等。
竹是两个,子多指男子,那么竹子联合起来呢?
那就是两个男子!
两个男子成一对,竹子由此引申,成为弯男之形像代言。
君竹之竹,不是植物之竹,而是指代龙阳之癖、断背之恋、不直之男。
君竹之君,是为君子,也非仅是君子,它代表的道德品格的追求,国家事物的治理。
君之字,从尹从口。
尹者,治事也。
口者,发号施令也。
君之本义,是为国之治理,君王也。
君之引申,是为尊称,有德者当之。
君竹之君,表对道德品质的追求,对国家治事的参与,收获他人的尊敬。
君竹联合之意,是为追求道德,积极爱国,以德服人的男同。
君竹学说,便是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的男同们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与见解。
君竹与竹子,有所区别。
竹子纯指男同,只是以竹为形象代言。
君竹,以君饰竹,更加突出一个“君”字。
竹,本为花中君子,再加君修饰,是为强调对道德品质的追求。
“我是竹子!”
表我是男同。
“我是君竹!”
表我是不一样的男同,对道德文化有所追求。
君竹学说,既然称为学说,那它自然是一个体系。
它的主要内容,包含两个方面。
这两个方面,概括起来可以用两个字来表示。
一个是“道”,一个是“名”。
道与名,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的名句:道可道,非恒道;名可名,非恒名。
这两句,也经常写作:道可道非常道,名可名非常名。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汉朝时,有一个皇帝叫刘恒。为了避讳,“恒”被人为改成了“常”。
“道可道”之第一道,是世间所有事物的浓缩概括。
宇宙之间的所有一切,无论有形或无形,皆可归之为“道”。
道,是三才之道,天道地道人道。
于君竹学说而言,道是人道,主思想、主文化、主观点。
君竹学说之“道”,便是男同们的观点,以男同的角度对这个世界进行不同的演绎。比如“妖是妖他妈生的,人是人他妈生的。同性之恋全是异性恋生的!”
比如“异性恋之所以生出同性之恋,是因为内卷,是因为进化,是因为出现同性之恋有益于异性恋”等等。
君竹学说之名,是名称。
老子曾言: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天地之母。
事物之名,是人类沟通的基础。
最原始的时候,人类没有语言与文字,因为万物无名。
后来,随着语言与文字的发展,出现了沟通交流,万物也开始有名。
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一物有名,衍生万千,如同人类有母。母生子女,子女生孙,子子孙孙,无穷尽也。
君竹之名,是为人道之名,是为男同之名,是为原创之名。
比如“竹子”。
之所以要用“竹子”指代男同,是因为关于男同的名称虽然不少,但不是中性就是贬义,没有一个是美称。
“竹子”,便是男同独有的美称。
又比如“㚘”字。
㚘是夫夫,用㚘字指代夫夫,便可以衍生无数新词。
其中,最重要的就是“结㚘”。
结㚘,指的是男男结婚。
它的意义非常重大。
结婚这个概念,自古以来就是男女专属。它深入人心,已经持续了五千年。
所以,如果要将结婚加入同性内容,这等同于改变人们的观念。
它很难!
打个比方,湾湾是中国的,但突然出现一个人非说中国是湾湾的。
这谁能接受啊,十四亿人们都会反对。
结婚要加入同性内容,也是同理。
但是,如果出现一个新的概念,比如男男结合称为结㚘,那人们接受起来就要容易得多。
改变一个持续五千多年的概念,与接受一个全新的概念,二者相比,难度之差,不言而喻。
总而言之,君竹学说是一个完整体系,它的内容很多。